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中心 >> 媒体报道

杨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本质不仅仅是深化粤港澳合作

来源: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IPP评论;发表于:2017-09-15;人气指数:540

杨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本质不仅仅是深化粤港澳合作
原创 2017-09-14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IPP评论

    IPP评论是郑永年教授领导的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中央的战略大思路首先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香港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解决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问题。
    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很多学者、官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是粤港澳合作的深化,但我认为不仅仅如此。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前面讲的是要继续全面正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后面讲的是要“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还讲了四个重点:第一是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第二是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第三是强调要发挥港澳的优势,第四是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升这个地区、这个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可见,中央的战略大思路首先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香港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解决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一定要跟这个思路相符。
    今年3月,香港选举产生了以林郑月娥为特首的新一届特区政府。在这个时期中央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思路,希望香港、澳门能够看到它们未来20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内地的大经济体对它们的巨大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首先要设计好怎么能帮助香港、澳门加快融入湾区。
    在大湾区战略如何发挥港澳的特殊作用?我们不应该纠结于GDP的增长速度,不应该纠缠于继续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我们要发展的是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这个思路要非常明确。而最重要的方向,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澳门在很多方面有着比珠三角更优越的地方。
    发挥港澳的优势,这是李克强总理给我们指明的方向,我们要思考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它们的特别优势。在这个规划里面,港澳在湾区的发展中将继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中,我想中央对我们是寄予期望的,而这种新思路对全国也是有引领作用的。
    粤港澳大湾区怎样才能够成为创新的中心?世界上讲大湾区,一般有四个含义:一是有开放的经济结构;二是有高效的经济资源配置能力;三是有强大集聚外溢的功能;四是有发达的国际联系网络。很多统计数据显示,对世界高科技人才、资本最有吸引力的是湾区。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定要在这个思路上下功夫。其中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是要有便捷的网络,如交通网络、市场网络、信息网络、高端制造的软件网络等。第二是要有创新引擎企业。我们看旧金山湾区,它有一批优秀企业,像英特尔、惠普、谷歌、苹果等,这批优秀企业是创新的引擎。
    长三角地区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有华为、腾讯这样一批企业,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些大企业,能否有些大手笔?当然这个是要靠企业自己做,但是社会、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给它们提供更好的条件?第三是要把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研发中心连成一个网,连成一个能即时分享先进成果的系统。
    在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工作的日本学者加茂贝树,谈到日本东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去年在深圳专门做的研究,研究的主题就是深圳的无人机为什么能够发展得那么快。按照日本经济学家过去的思考,在没有产权保护的国家,科技创新的小企业是很难迅速扩大的,但深圳的这类小企业实际上就迅速扩大了。加茂贝树最后找到的原因,就是原创知识的共享。那么这种共享能不能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一种新型的体制呢?
    怎么发挥港澳优势?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是同质的,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是异质的,包括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的九个城市。现在,湾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了,但是我们这个异质的区域存在着优势也存在着劣势。它的优势在于,异质的体系一旦开放和克服阻碍,让市场起作用,就能尽快实现比较利益,提高效益。当然,它的困难就在于怎样克服阻碍。大湾区还有“一国两制”这个框架,这个难题怎么解,正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在过去,香港、澳门的经济技术比内地好,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的香港资本和企业家涌进了内地。我们现在能不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港澳的经验和专业人才引进来?香港跟世界的经济联系做得很好,能不能把这种联系引进来?在大湾区中内地对香港澳门能不能进一步开放,如何做得更好?如此,我们才可以在湾区把香港、澳门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且通过这个作用把整个湾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再次让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高地。
    本文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教授。
    文章首发于东莞日报2017年5月22日。

上一页 当前第1页 总共第384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