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平台 >> 调研报告

关于改造龙洞步行街为文化主题商业街的议案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于:2016-06-01;人气指数:1481

龙洞代表团,领衔代表:蔡春林

关于改造龙洞步行街为文化主题商业街的议案
    一、案由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的要求,而作为广州东北部的龙洞街,商业氛围浓厚,缺少文化氛围。因此,建议将龙洞商业步行街改造为文化步行街,注入文化元素、弘扬粤商精神、岭南文化、用精神升级文化、用人文增加人气。
    目前,龙洞步行街的功能仅限于商业服务,并没有体现出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将龙洞商业步行街改造成为文化街,同时建设龙洞广州第一村牌坊,主要体现出以下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龙洞村的形象
    龙洞村有“广州第一村”之称,早在距今2200年至4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繁衍声息。从族谱记载来看,最晚唐代就已经建成村落。龙洞街早年被唤作“龙眼洞村”。但至今,龙洞街都是以商业步行街为外所熟知,居民对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清楚,这点与其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地位不相称。因此,将其改造为文化街,并建设成为广州第一村牌坊,成为“文化第一村”和“历史第一村”,有助于提升龙洞街的整体形象。
    2.有利于与周边院校文化氛围的融合
    龙洞街辖内有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及广东省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既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又是有名的教育文化区。但龙洞步行街以商业店铺为主,其单一的商业氛围显得与周围学校和研究所的教育氛围格格不入。因此,将龙洞步行街改造成文化街并建成广州第一村牌坊不仅有助于龙洞文化的传播,更有助于与周边学校的文化氛围的融入,有利于学生和研究院的研究员更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
    3.有利于其带动文化经济发展
    建设文化街有助于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建设图书馆、剧院、工艺品店、陶瓷店、书店,再利用这些店进行招商引资,引进龙洞的名优特产、相关书籍、工艺品、陶瓷等龙洞民俗产品,进一步推动文化经济发展。
    4. 有利于促进龙洞乃至周边的文化学术交流
    在龙洞街改造成为文化街后,可以方便举办各种学术论坛,有利于促进龙洞街的文化学术交流,增强文化氛围,吸引学生参加论坛,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造龙洞文化品牌,有利于将龙洞打造成为广州第一村牌坊。
    5. 扩大龙洞街的影响力
    将龙洞建设成为广州第一村牌坊有助于扩大龙洞街的影响力,宣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街。
    二、案据
    广东文化资源丰富,且文脉与商脉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龙洞街是一条位于天河区东北部的商业步行街,南至龙眼洞牌坊,北至龙洞小学,全长360米,宽20米,有上百个铺位,辖区面积为1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万人,是附近居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考古发现广州最早有人类在龙洞居住,“先有龙洞,后有广州城”步行街东面竖立了牌碑,记载了这一史实。这是对龙洞的写照,说明了龙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具备改造成文化步行街的基础和条件,而且,发展前景广阔。
    (一)粤商“敢为人先”精神的文化承载地。以粤商在改革开放的天时,比邻港澳的地利和诚信、开拓、务实、创新商业精神的人和契机。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广东人的灵魂,更是广东人富起来的深层奥秘。相对现代“商帮”而言,“粤商”的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是“中国第一商”。
    (二)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通过文化提升商业街价值。在龙洞商业街复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也正是广州第一村应该承载的历史责任。广州共有非遗项目70项。其中,世界级有2项,国家级有16项,省级共30项,市级22项。一段有关羊城的传说,一碗“廿四味”凉茶,是街头巷尾飘来的咿呀粤韵,一碟淋上牛腩汁的沙河粉,而它们就活在你我的记忆里。曾如影随形的文化正在日益式微。
    (三)飞鹅岭遗址文化展示地。飞鹅岭遗址的出土将广州的历史向前推送了2000年,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广州的先民已经在此刀耕火种,渔猎采集,通过飞鹅岭遗址文化展示,深入推广“先有龙洞村后有广州人”,“广州第一村”文化符号。
    (四)石门禅院佛学文化体验中心。禅茶文化体验、国学精粹文化体验、短期禅修营等。
    总之,龙洞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近年来在经济上迅速发展,完全具备打造成为以文化为主题的步行街的条件和基础。考虑到,还未完全脱离城乡结合部、城市脏乱差的形象,文化氛围较弱,迫切需要整合资源,打造以文化为主题的步行街,提升整体形象。
    三、方案
    (一)以文化为主题改造步行街,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借助悠久深厚的粤商精神文化、非遗文化、飞鹅岭遗址文化以及石门禅院等历史人文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粤商精神、人文历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地和展示区。
    海上丝绸之路浮雕群及场景复原。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了东南亚各地及印度洋彼岸。三国以后,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以墙面浮雕形式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布局及场景复原。
    广府十三行复古呈现。十三行又称洋货行,是清廷实行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由封建官府“招商承充”并加以扶植。它包括怡和行、广利行、同孚行、东兴行、天宝行、兴泰行、等。广府十三行的历史典故可在步行街内以印制复古报纸、墙面上贴复古招贴画来呈现。
一口通商政策繁华场景再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可将商品销售盛况场景复原,以地面浮雕方式进行展示。
    广州会馆复原建设。在街区内做广州会馆复原,在建筑外部精心打造,业态可作为餐厅、民众休闲场所、剧院等展示交易场所。
    龙洞村民俗文化传承。一是民俗习惯。卖懒、谢灶、讨利是、挂灯、分社值年,接北帝宫,行会等,以雕塑形式展示民俗场景。二是民族商业发展。和珍茶楼、利口福、妙南珍、大三元、盛丰,荣丰,大峰、志祥、民意、丙记,侨意酒坊、近利酒坊、普仁跌打诊所,天福堂、天寿堂,以地面雕塑形式展示。三是民族气节。孙中山赠匾(保卫桑梓)、樊泽达题匾(贻燕堂,至德堂)、三元里抗英、同心堂、群义堂、龙洞村农民协会等,以雕塑形式展示龙洞村民族气节。
    飞鹅岭遗址文化展示。刀耕火种(微缩景观复原)、渔猎采集(微缩景观复原)、文物元素提炼(礼品)等。
    非遗文化体验。南沙妈祖信俗、黄阁麒麟舞、粤曲、咸水歌、沙坑醒狮、鳌鱼舞、舞貔貅、沙湾飘色、番禺水色、乞巧节、畲族拜祖公图等;牙雕、灰塑、核雕、砖雕、岭南古琴艺术,木偶戏、珐琅制作技艺、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箫笛制作、红木宫灯技艺、敬修堂传统中药文化、西关正骨、采芝林中药、陈李济中药等。
石门禅院禅文化体验中心。禅茶文化体验、国学精粹文化体验、短期禅修营等。
    (二)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文化步行街建设
    1. 市政府及天河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对标程度宽窄巷、锦绣街的建设经验,尽快制定文化步行街建设整体规划,吸引企业、社会力量投入文化步行街建设工作,尽快明确建设区域,使相关市场主体能够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2. 龙洞文化步行街在改造过程及建设广州第一牌坊中,市政府要给以一定优惠政策,给新引进的商店在税收和各种收费上予以减免和照顾。
    3. 市旅游局要将龙洞文化步行街,作为今年天河区旅游一个新的开发项目,给以大力支持,并帮助协调解决村里不能解决的问题。
    4. 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论坛活动,如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办期间,可以邀请国内外参会嘉宾参观文化步行街,扩大龙洞街的影响力。
    5. 定期修葺牌坊,丰富龙洞街的旅游资源,在牌坊街两侧安装传统特色灯笼,并在沿路两侧路面摆放同意思的花盆,烘托街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