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平台 >> 调研报告

关于龙洞区域产业升级的议案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于:2016-06-01;人气指数:1407

龙洞代表团,领衔代表:蔡春林

关于龙洞区域产业升级的议案
    一、案由
    (一)龙洞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4000多年前,此处已有人类居住,唐朝贞观年间已形成村落,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先有龙眼洞,后有广州城。宋朝樊氏四世祖樊世安定居龙眼洞村,历经繁衍,逐成大族。现有多出樊家祠堂。龙眼洞八景:火罗夜月、尧子朝阳、壶山鼎峙、西山瀑布、宝寺僧归、蒲沼赏荷、马潭烟雨、星涧梯流。民国年间,村民曾因支援讨伐军阀,获孙中山题匾 。近年来龙洞村发展迅速,从20世纪初的小村落现已发展成居住人口上万的大型城中村。
    (二)产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升级改造。龙洞村经历了一、二、三级产业升级转换的历史进程。目前处于由第二产业朝第三产业转型、加快一三产业互动的阶段。早期小农经济,近代个体工商户,70年代建筑、机械、土方、工业,当下第三产业占比提升。由于早期缺乏规划,虽后期进行了改进、新建,但还是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村内建设提档升级。临街建筑杂乱无章、搭建临时用房多。建筑立面陈旧,电线密布。道路狭窄、拥挤,店面外摆参差不齐,存在消防问题。繁华区域下水道堵塞积水、恶臭难闻。废品、垃圾站临街经营,观感脏乱。道路狭窄、停车场严重缺乏、车辆随意停放。迫切需要升级改造,改善区域发展形象,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二、案据
    (一)高校资源优势,但尚未完全转换成发展优势
    龙洞村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等十一所大中专院校及广东省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是著名的教育文化区。
    (二)区域发展滞后,城市品位亟待提升
    龙洞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近年来在经济上迅速发展,但是,还未完全脱离城乡结合部、城市脏乱差的形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完善、本地居民消费需求无法满足、高端人才流失、本地就业机会不足。
    三、方案
    龙洞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坚定本地人文化自信,增强居民凝聚力、商圈吸附力、人才吸引力。文化传承发展、文旅商业打造、宜居环境建设就业创业等四个板块是龙洞城市升级的方向。
    (一)文化符号植入
    龙洞村民俗文化展示、飞鹅岭遗址文化展示、石门禅院佛学文化体验中心、非遗文化展示。
    1.龙洞村民俗文化展示。一是民俗习惯。卖懒、谢灶、讨利是、挂灯、分社值年,接北帝宫,行会等,以雕塑形式展示民俗场景。二是民族商业发展。和珍茶楼、利口福、妙南珍、大三元、盛丰,荣丰,大峰、志祥、民意、丙记,侨意酒坊、近利酒坊、普仁跌打诊所,天福堂、天寿堂,以地面雕塑形式展示。三是民族气节。孙中山赠匾(保卫桑梓)、樊泽达题匾(贻燕堂,至德堂)、三元里抗英、同心堂、群义堂、龙洞村农民协会等,以雕塑形式展示龙洞村民族气节。
    2.飞鹅岭遗址文化展示。刀耕火种(微缩景观复原)、渔猎采集(微缩景观复原)、文物元素提炼(礼品)等。
    3.石门禅院禅文化体验中心。禅茶文化体验、国学精粹文化体验、短期禅修营等。
    4.非遗文化展示。一是文脉,龙洞区域改造景观小品、运营——南沙妈祖信俗、黄阁麒麟舞、粤曲、咸水歌、沙坑醒狮、鳌鱼舞、舞貔貅、沙湾飘色、番禺水色、乞巧节、畲族拜祖公图等;二是商脉,传承推动龙洞区域业态升级——牙雕、灰塑、核雕、砖雕、岭南古琴艺术,木偶戏、珐琅制作技艺、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箫笛制作、红木宫灯技艺、敬修堂传统中药文化、西关正骨、采芝林中药、陈李济中药等。
    (二)基础设施升级
    升级交通,提升区域承载力。部分区域实施人流和车流动线分离,主干道扩充,坑洼路面修复。合理利用公共空间,修建立体停车场解决区域百姓停车难问题。做好街道公共设施改造,并统一店招、统一外立面、节点公益性广告牌、行道树改造。改造前以小叶榕为主,过于茂密,不利于通光及形象展示。改造后,以菩提树为主,拉开间距,利于通光和匹配石门禅院风格。
    (三)阶段升级计划
    1.整体产业提升计划。以龙洞社区文化建设为契机,挖掘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提升社区居住环境;以11所高校为智慧人才引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一三产互动产业格局。打造宜居、宜商、智慧新龙洞。
    宜居龙洞。规划先行,优化布局。撰写龙洞社区规划升级方案,在现有布局上进行调整,对于垃圾回收处,废旧物资回收处等进行改造,优化电网及监控设备布线。增加绿化区域,打造社区文化主题微型园林。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既有明确服务功能,又有不同主题特色,凸显公益价值的服务配套。
    宜商龙洞。文化引导产业升级,发展高端服务业、文化产业。根据龙洞区域分布,合理布局商业发展方向,引导商业业态规整,快递行业集中式发展。低端商业业态进行引导和清理整顿。对于有文化特色的商业进行扶持。形成特色商业街区,文化产业发展街区,高端服务业发展街区,等特色经营街区。
    智慧龙洞。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管理、路网监控、智能医院、社区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构建社区发展智慧环境,搭建社区内部APP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
    2.起步区提升计划。以商业步行街作为龙洞整体产业升级起步区。主脉络为龙洞商人创业故事,分四个专题:龙洞商业、改革开放、声名远播、代表人物。建国前龙洞的商业集中在东街中心点,民国初,龙洞村已成小型市集,陈济棠主政期,龙洞村市集开始兴旺,当时商家有:和珍茶楼、利口福、妙南珍、大三元、近利酒坊、普仁跌打诊所,天福堂等。以地面浮雕形式展示龙洞村以前商业盛况。改革开放为龙洞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活跃的市场经济让龙洞村村民快速致富,我们将收集改革开放时期的照片,在商业街进行展示。以固定和移动展架的方式来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龙洞区域社会人文等社会状态。声名远播用龙洞商人走出去创业在全球产业分布图来展示。以前龙洞商人创业的代表性人物雕塑。
    景观小品为龙洞村历史典故。当代龙洞商人创业的代表性人物及产业以橱窗图片形式展示。创业故事用龙洞商人创业场景以雕塑形式展示。商业业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商脉。常规运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脉。景观节点为飞鹅岭遗址中的两个场景复原。强化商业业态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商脉、常规运营(非遗文脉),定期举行名医天灸、西关正骨、中药咨询讲谈活动,每年举行传统乞巧节,定期邀请大型剧团举办粤曲表演,大力推广、复兴粤曲艺术,设立专门场地进行广州民族艺术表演,如貔貅舞、木偶戏、传统拳术等。
    (四)具体实施路径
    1.实施机制。实施模式为多主体合作的旧城改造模式(PPP)。合作方是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企业和盈利性机构+被征收户(村民+物业持有公司)。
    2.搭建合作平台。由龙洞社区居委会牵头搭建合作平台,成立商业街管委会来处理土地、物业征收、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成立龙洞文化升级工作组展开工作。
    3.物业协调办法。在示范区打造阶段,物业所有人产权复杂,要多方协调十分困难。建议选择PPP模式合作,特别又是物业所有公司,长年在本地经营发展,更有优势和推进的可能。物业持有人为村民私有、集体所有、私企所有。协调方式是产业归属方不变,由政府主导,引入社会企业投资。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原则,投资回报为8-20年物业使用权。居民统一搬迁。按照原物业情况出台补贴标准,由投资方向居民搬迁租房补贴,同时居民享受原物业利润分成。
    4.就业创业两手抓。11所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龙洞社区就业,企业提供岗位,高校和街道办给予毕业生补偿政策;在龙洞社区创业,高些和街道办给予提供金融扶持服务,创业培训等,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
    5.示范区先行,提供复制范本。将龙洞步行街其中一段作为第一期的示范区打造;选择理由是商业档次较低,亟待升级,且处于商圈核心区域,投入成本低,效果明显。 应该将这个示范区建成一个可复制的商业产业升级的范本。
    6.做好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利用龙洞村11所高校环绕的人文优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辖区高校与社区结队帮扶。定期组织师生到社区开展文明宣传、教育培训、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并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借助高校资源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道德修养,借助在社区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高校社会实践能力。利用龙洞步行街传播的文化元素提升社区居民精神文明。鼓励社区居民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发扬粤商精神,创新创业。利用高校资源和步行街商业氛围开展创业孵化器鼓励大学生在龙洞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