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数据中心 >> 金砖国家金融数据

人生四重奏 ---访1955届校友陈景棠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于:2015-07-22;人气指数:1824

人生四重奏
---访1955届校友陈景棠
    
一、大学整三载 三度易校牌

    1952年,陈景棠作为调干生进入贸易部高商干校。这年是学校成立的第二年,他成为当年新开设的英语专业的首批学生。
    他是广东籍上海人,上海解放后,1950年高中毕业的他考入贸易部干部学校,来到北京学习。1951年4月被分配到天津对外贸易管理局商情物价科工作。当时的全国对外贸易中,私营进出口商经营占相当份额,外贸管理局负责管理私商和审批外汇。他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市场情报。这一背景让他从参加工作起就与外贸结了缘。1952年7月,新中国急需外贸、外语人才,全国贸易系统抽调一批学历较高的年轻人到新成立的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学习,天津有10个名额,其中就有他。他接到通知时觉得很突然,也很高兴。
    刚入学时全校师生员工只有一百多人。按语种分班时,学校设有俄语、德语、英语和东方语言专业(朝鲜语和越南语)。因为时值抗美援朝,大家都不愿意学英文,谁愿意学习美帝国主义使用的语言呢?他于是报了两个志愿:俄语和德语。但个人志愿只作为参考,最后他还是被分到了英语专业。他记得开学时外贸部卢绪章副部长来给学生讲话,他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国家开展对外贸易,需要外语人才,你们将来毕业后主要的工作是在外贸部系统当翻译。
    陈景棠在前马厂这个四合院式的大学生活持续了三年。但就在这短短三年时间里,他却经历了学校三次更名:1952年他入学时名称是“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直属中央政府贸易部(当年8月改为直属对外贸易部);1953年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外贸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直属对外贸易部领导。1955年,陈景棠毕业。他的毕业证书上的院长签名为“解学恭”;1954年之前的李秋野院长当时已改任副院长。
 
二、禁运浓雾时 六载驻瑞士
 
    1955年陈景棠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但他还没去中仪公司报到就被外贸部指派参加了中国赴匈牙利政府贸易代表团,登上前往匈牙利的飞机。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是政治上一边倒,对外贸易则以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易货贸易为主。                                        
    1956年9月,从匈牙利贸易代表团回国仅半年的陈景棠,被中仪进出口总公司派驻瑞士。此时,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为了反禁运,外贸部允许国营总公司在一些中立国家和地区派驻公司代表处,开展直接的对资贸易。反禁运的主要战线则集中于瑞士和香港。
    在瑞士六年,陈景棠的任务是对外订购那些国内急需,但通过正常渠道买不到的尖端仪器设备和禁运物资,运用国际上的转口贸易方式,物色一些可靠的西欧商家以第三国名义购买,再设法转运我国内。这些商人内部称“黄牛商”。陈景棠承当了这一特殊使命。他被赋予了很大自主权,可以直接取现货,付现金,不走正常程序。“千方百计”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挑战却很大。六年间,他从一批欧洲商人那里,采取从第三国转运中国的运输方式买到不少仪器物资。那段时间,他这个青年人有时可以凭李强部长批示直接从中国银行取得外汇现金。王品清等老领导后来见到他还戏称他为:“牵牛的牛郎”。这六年,他默默无闻地承当起对外贸易特殊战线中,冲破西方国家贸易禁运的一名战士的特殊使命。
三、珠海正初创 出任副市长

    1986年11月,正在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陈景棠被外贸部人事局约见,他见到一张广东省委发来的委任状,拟任命他为珠海市副市长,要求他立即去珠海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提名亮相。而此时他已办妥一切出国手续,两天后将代表总公司参加上海市的一个代表团去丹麦订购设备。赶赴珠海已无可能,只能请假待命。

    珠海市处于建市初期,外经贸部时任部长郑拓彬同志曾到珠海视察,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方苞同志向郑部长提出:珠海市正缺乏真正懂外贸业务的干部,希望经贸部能派一位司局级干部来市里主管外贸工作。郑部长认真考虑了方书记的这一请求,回京后即推荐了陈景棠同志,并获得广东省委接纳。至于推荐理由,陈景棠自己猜测可能基于三个因素:第一,他是外贸学院的毕业生,且与外贸结缘比较早,又正在外经贸部所属总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第二,他学外语出身,有常驻国外的经历和与外商打交道的经验;第三,他会广东话,没有语言上沟通的困难。
    陈景棠从丹麦回国后,郑部长亲自接见了他,当面指示了去珠海的任务,首先是当好联结珠海市与外经贸部的桥梁,并要求他尽快赴任。1986年12月底陈景棠没带一个助手就去珠海走马上任了,出任负责全市“外”字头的工作,主管外经、外贸、外事业务的副市长。为落实郑部长的指示,他更是不辞劳苦亲自带领珠海市外贸局和专业公司负责干部去背景、港澳结识专业人士,建立和疏通关系,或解决有关问题,建立起珠海市与外经贸部的紧密关系。风尘仆仆五六载,到他离任的1992年,珠海市的外经贸有了一定的改观和长足的增长。
    1992年,陈景棠转任珠海市人大副主任。当年他到珠海仅是服从组织分配,曾怀着临时工作的想法到任。当面经贸部人事局张骏祥局长许诺,去珠海属于借调性质,以后如愿回北京,有机会再被派往国外工作。但至1995年退休,已任职达9年的他并没有申请回北京。因为他在国外多年,到国外常驻对他已没有什么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珠海这个南国城市,他在这里洒下了汗水,与这里的人结下了感情;而且珠海人口不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公认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加以诱人的长远发展规划,不由引发起他“不辞常作珠海人”之情。
    如今回顾自己在珠海的历程,陈景棠十分感慨:“我有幸成为特区建设的见证人,亲历者,欣慰地看到当年一个只是边陲小县的珠海,正按省委要求,朝着建设成为一个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而奋进。不凡的历程,点点滴滴,我为它骄傲,为它自豪!”
(作者:丁激中,笔名紫丁。广东校友会编)

没有任何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