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平台 >> 智库专报

56.智库专报(总第56期)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解释及实践意义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于:2017-07-05;人气指数:552



新兴经济体论坛
智库专报
(2017)第18期(总第56期)
2017年7月5日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解释及实践意义

蔡春林 教授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整合并激活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既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又能顺应贸易和投资方式的新变化,时机把握非常准确。“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可逐步将世界经济带入复苏轨道,将全球关注焦点引向发展问题,并将开创全球经济“嵌入式”治理新模式。本文的政策建议:加速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常态化推进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生发展能力稳步提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地区安全良性互动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交易成本;全球经济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该倡议旨在加强亚欧互联互通,同时兼顾对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区开放,该倡议目前已受到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一项公共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受到如此热烈欢迎和广泛追随,这既体现了中国的软实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又具有很强的理论逻辑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一带一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解释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亚洲地区将受益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投资增加、壁垒减少,特别是中亚地区受益最大。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在寻求与欧美和非洲建立更好的联系,有可能触及60多个国家约30亿至40亿人的生活。一项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关注民生福祉,这是中国对全球人类发展的贡献。
    (一)整合并激活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一带一路”倡议激活并整合了生产要素,确保所需资源尤其是能源供给、基础设施、贸易投资便利化得到充分保障,顺势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战略非常巧妙,对其他国家非常有吸引力,巨额的投资、规模庞大的各类合作项目,对那些深受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困扰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久旱逢甘霖。“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世界联通起来,大大节约了人员、货物的流动和运输成本,使得参与贸易和投资的所有国家,都能够享受到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便利带来的优势和好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受益,即便是那些与这些国家有经贸联系的国家也能够享受到运输成本节约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一带一路”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国与国之间做生意更简单、便捷,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二)国际国内市场优势互补,实现了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就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为了输出资本和商品,以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贸易和投资,进而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更全面的理论认知逻辑应该是“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9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独特的成本和技术优势,“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等理念深入人心,高铁、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严寒极端艰苦条件下都能够修路架桥,这在全球其他地区是非常稀缺,也是非常需要的。可以说中国用39年的时间,将国内的基础设施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更多地是放眼全球,将地球上需要联通、可以联通的地方,都会通过基础设施联通起来,真正做到天下货物畅其流,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一家”的理想就在一个个基础设施竣工中逐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国内外优势互补,实现了世界范围内融合发展,中国人凭借这一历史功勋,在全球民众的心目中将是非常受尊重的群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万古大业,可谓是青史留名,万世之功。
    (三)顺应了贸易和投资方式的新变化,时机把握非常准确。在传统国际贸易领域,海洋运输的成本较低,占据贸易品尤其是大宗商品运输的主导地位,8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商品货物的轻型化、定制化、包裹化趋势明显,而且单个货物的价值提升,对运输费用的敏感度降低,可以承担更高的运输成本,加之铁路、高速公路技术提升,速度加快,陆路运输会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强调基础设施联通,恰恰契合了这一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对中国而言,则降低了对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中国国内市场空间有限,建筑公司、设备制造商、相关商业企业迫切需要寻求外部市场,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和能力都已经具备,并呈现出对外投资扩张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顺应了这一投资趋势,推进顺畅,效果明显。
    二、“一带一路”的实践意义
    当前,美欧陷入内部纠葛和政策争论,而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中国相关部门在产业发展、服务能力提升、“三去一降一补”等经济金融领域,已经出台了上千种改革措施和重大发展举措,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控制正在朝着预定的方向稳步推进。中国对内对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在亚洲、欧洲、非洲构建基础设施,将世界连接起来,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和增长动力源。
    (一)将世界经济带入稳步复苏轨道。金融危机发生距今已经十年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迫切需要经济增长动能,稳定复苏势头。“一带一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为突破口,为相关产业和商品带来了庞大的需求,稳定了增长预期,增强了政策信誉。整个“一带一路”计划如果成功实施,整体投资额约为4万亿美元,是当年马歇尔计划资金规模的31倍。巨额投资直接拉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效应,能够给国际投资者带来经济前景向好的长远预期,有利于增加投资信心,带动其他领域的投资和交易。一旦预期稳定,投资主体承担风险的能力增加,商业信誉提升,资本投资的动力增加,融资能力提升,融资规模随之扩大,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从而把世界经济带入稳步复苏轨道。
    (二)成功地将全球关注焦点引向发展问题。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非常开放和透明,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和实力,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不在乎短期的利益纠葛,而是着眼长远和全球大局。只要全球基础设施联通、制度、政策、人心方面融合,就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对全人类都是有益的。“一带一路”引导全球将目光转向发展,面向未来的光明前景,而不是计较争斗眼前的小利益,从发展中解决全球发展难题,在经济发展中赢得和平,在和平中获得发展。“一带一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这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的公共产品,天下大同,天下归心等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在新时期全球舞台上的绽放异彩,造福于天下苍生。
    (三)开创了全球经济“嵌入式”治理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目前尚没有常态化国际协调机制来推动倡议执行,而是采取“嵌入式”治理模式推动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即在不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架构和利益格局前提下,采取将倡议“嵌入”到现有的多边经济机构里,利用现有国际治理机制的优势顺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震动较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现有多边机制的潜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都将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实质性的功能增强和影响力提升。而且,符合中国不折腾、不务虚、重实效的做事风格,改变了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被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局面,开始设定并主导议题的执行。
    (四)大大拓展了中国世界观。“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实现了“全球性”“对等性”“主动性”,由向西方学习,逐步转化为学习与分享并存,既注重从全球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逐步加大与全球发展经验的分享力度。原有的自负、自卑逐步恢复到自信,向外输出理念、技术、制度、思想、知识的力量和动能逐步增强。“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推进,实现了在

    对外政策和全球治理理念上的知识和思想对外输出。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和自信,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思想起源、行为逻辑和未来走向。中国的视野逐步从潜意识里的“西方”转向真正的“全球”,从单纯的关注美国、欧洲等区域,转变为更加关注中东、中东欧、拉美、中亚、北非等区域。中国社会正式进入全球公民时代,从心理上与世界所有区域全面融合,逐步被全球所理解、正视、接纳、认可和赞赏。[王文:《“一带一路”重塑中国人世界观》,《参考消息》,2017年6月19日,第11版。]
    “一带一路”也催生了世界向中国学习的热潮。中国也可以借此机会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方法提炼成思想和知识,发布于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能量。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能够提升中国影响力,也能重新锻造中国和中国社会,对全体国民视野和格局的改变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强国的重要民意基础和前提。
    三、政策建议
    对于中国、中国的邻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而言,“一带一路”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全球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如何管理和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个别国家还盼着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失败。中国要想让向世界证明自己值得被作为大国对待,就需要向世界展示此倡议的目的是良善的,实施标准是非常高的,大规模投资能够给相关各方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应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为其他国家带来好处,从而间接地为自己的经济带来好处。
    (一)加速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常态化推进机制。中国要做实这一项目,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平台的层面,要尽可能地保持“一带一路”倡议运营的开放性、规范化和透明度,更多地通过双边、三边、区域和多边机制安排来共同推动这一倡议,并且尽快建立一个连贯的治理架构来监督每个地区的项目。与此同时,为规避风险,彰显自身经济金融实力,中国应加快偿还世界银行和亚行的债务,并尽量减少从这些多边开发银行借款支持“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应该更多地利用中国自己的金融资源或依靠来自私人市场的资源,而不是从现有的多边机制去融资,从而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债权人的地位,为项目运行提供稳定预期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机制保障。
    (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生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帮助沿线国家修好基础设施,更重要地是培训、构建当地的发展能力,使其具有维护、经营基础设施的能力,从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动能。基础设施不是一次性投资,要有后续的运营规则、团队、配套政策制度等,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可持续的偿付能力和生产能力。中国与很多类似的国家一样,正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在1960年至2008年期间,只有13个经济体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一带一路”倡议,以其巨大的投资和带动力量,如果运营得当,则能够推动相关经济体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地区安全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行为,但是与政治和安全很难完全分割,在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的情况下,很难对当地政治和安全纠葛无动于衷。大规模投资带来的金融资源,需要与制度改革和政治稳定相辅相成,才可能成功。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避免让投资主体、商业企业、金融机构承担过多的经济压力,更不能使投资企业陷入代价高昂且灾难性的政治和安全纠葛。可以通过政策协商、双边、多边、区域协同的方式,创造稳定的政治和安全环境。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兼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王文:《“一带一路”重塑中国人世界观》,《参考消息》,2017年6月19日,第11版。
       Cheung, Francis, and Alexious Lee. 2015. A Brilliant Plan: One Belt, One Road. Hong Kong: CLSA. Available at www.clsa.com/special/onebeltoneroad (accessed on January 7, 2016).
       Eichengreen, Barry. 2011. 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In Achieving Maximum Long-Run Growth, Symposium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409–19.
       Hofman, Bert. 2015.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What We Know Thus Far. Washington: World Bank (December 4).
       Scissors, Derek. 2016.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China’s Global Investment Success.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January).Available at www.aei.org/wp-content/
       Gallagher Cunningham, Kathleen. 2014. Inside the Politics of Self-Determinat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rtzke, Erik. 2007. The Capitalist Pea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1, no. 1: 166–91.
Grieco, Joseph M. 1988. Anarchy and 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 A Realist Critique of the Newest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2, no. 3: 485–507.
       Powell, Robert. 1991. Absolute and Relative Gai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5, no. 4:1303–20.
       Schultz, Kenneth A. 2015. Borders, Confl ict, and Trade.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18: 125–45.
James Kynge,“Chinese Overseas Lending Dominated by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Financial Times, June 18, 2015.

                                                  信息来源: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
                                                  联 系 人:蔡春林
                                                  联系电话:13928821278
    报送:胡春华书记、马兴瑞省长、李玉妹主任、王 荣主席、何忠友副省长、陈继   兴副主任、王珣章副主席
    主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发:中大、华工、暨大、华师、华农、广外、广财、广金、省社科院、省国际经
贸发展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内部发:相关处室,广工主要领导及相关处室、院系(部、中心)
    编审:李景睿                                  复审:蔡春林

上一页 当前第1页 总共第8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