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论坛 >> 论坛智库专家

智库专家----张宇燕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于:2016-08-04;人气指数:9189

智库专家----张宇燕

    一、学术简历

    (一)国内外学习经历、工作简历、学术兼职、所获奖励或荣誉称号等基本情况
    1.国内外学习经历、工作简历
    张宇燕,男,汉族,1960年9月生,山东单县人,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1986年和199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学习世界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期间于1992年2月至1993年1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
    1986年8月至1999年9月,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任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被评为聘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期间: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出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研究室领事。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国社科院院长办公室学术秘书。期间: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9年6月至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2.学术兼职
    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主编。
    3.所获奖励或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人事部等部委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被中宣部等部委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2014获得中组部授予的“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所获奖励:
    (1)专著《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1995年)
    (2)专著《国际经济政治学》,(第一作者,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
    (3)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3年)
    (二)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代表性成果及基本观点、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等具体情况
    1.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和制度经济学,以及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目前,已出版学术著作10部,其中有6部专著,1部论文集和3部文集,合著的5部著作申请人都是第一作者或主笔,在全部10部书中个人完成约145万字。在专著《国际经济政治学》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国际关系的新政治经济学》(40万字),作为研究生院重点教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主笔完成的《全球化与中国发展》出版后被列入《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系列丛书。主编和共同主编书籍20余部。其中,《世界经济黄皮书: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新兴经济体发展年度报告》等系列报告成为合作单位的拳头产品;教科书《西方经济学》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重点教材并多次印刷。除了上述学术著作外,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读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评论和理论文章60余篇。此外,还主持翻译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论文集《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该书出版后成为国内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2.代表性成果及基本观点
    (1)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该本书是国内第一批系统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著作之一,重点讨论了制度概念、制度起源与演进、制度功能以及制度安排对经济长期增长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本书是国内学者中较早尝试用制度经济学对“李约瑟问题”加以解释的著述。书中提出的制度由习惯与规则构成、制度功能框图、制度演进路径等,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首创的“制度非中性”或“非中性制度”概念已成为学术界较为常用的概念之一。
    (2)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运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对国际关系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全书以制度经济学而非历史学和政治学基础,搭建起一个不同于已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方法论开始,本书集中讨论了国家利益、国家间博弈、全球公共产品提供、全球要素流动、战争的政治经济学等问题。本书运用供选择理论对国家利益概念的讨论,对国际关系分析框架的构建等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3)张宇燕:《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建为例》,《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第73-80页。
    该文尝试将经济学中的政府管制理论纳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借助中国联通公司创立过程这一典型案例,探讨国家放松管制的起因、路径和效果,进而丰富了政府管制理论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本文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较早地运用政治经济学来讨论政府管制的著述,因而具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意义。本文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关切及行为的深入分析,尤其是用经验证实的新兴利益集团在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垄断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4)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改革》,1994年第2期,第97-105页。
该文是对199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一书中提出的“制度非中性”概念的深入探讨和细致梳理,并将其纳入集体行动理论。与通常认为的利益集团有损于资源配置效率之观点不同,本文在区分了既得利益集团和新兴利益集团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兴利益集团在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垄断、改进资源配置效率进程中可能扮演积极角色这一命题。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焦点在于形成于己有利的“非中性制度”,利益集团之间博弈胜负或获利大小取决于制度的“非中性”程度,是本文提出的另外两个重要命题。“制度非中性”现已成为较为通用的分析概念。
    (5)张宇燕:《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世界经济》,1999年第9期,第17-25页。
该文讨论了美元化概念,分析了美元化的理论及现实背景,探讨了美元化对美国和美元化经济体的成本与收益,介绍了实施美元化的具体步骤,给出了美元化对全球经济的政策含义。该文是国内理论界最早讨论美元化的少数论文之一,因而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本文给出的一些判断,比如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美元与欧元双寡头或三寡头(再加上一亚洲货币)过渡,今天看来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该文15年前所做的分析及给出的判断,至今仍为人们思考国际货币体系新框架等问题提供了思路。
    (6)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中信出版社,2004年。
该书运用“制度-货币”二元分析,对17世纪开始的西方世界兴起这一重大历史现象给予新的阐释。本书在制度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一方面对传统“货币长期中性”理论进行了修正,另一方面对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中性”理论做出了必要补充,提出了非中性产权制度的分布结构高于产权的中性保护本身这一重要观点。
    (7)张宇燕等:《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该书是由本人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结项后的出版成果。它从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解析全球化,提出了偏重于制度的全球化分析框架。在全面论证经济全球化定义、(可检验的)存在性及特点的基础上,本书以制度非中性为逻辑出发点,探讨了国际分工、国家利益、国际规则(全球治理)和大国博弈等重大问题,分析了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全人类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应对政策。
    (8)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和东方世界的停滞》,《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卷第2期,第491-518页。
    该文的分析对象是“李约瑟问题”,即产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西欧而非中国。文章使用“货币-制度”二元分析方法,对17世纪初期面临白银流入冲击时的明中国进行了考察。文章从官僚集团与商人集团之间长期博弈的角度入手,深入探究了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大分叉”中形成差距的制度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传统中国在历史重要关节点上没有实现长期快速经济增长这一难题。
    (9)Zhang Yuy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Masahisa Fujita, e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 and India, Palgrave & Macmillan, 2008, pp. 55-88.
    该文从区域一体化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印两国经济一体化的成本与收益。在重点分析了两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民族心理、国内利益集团、外国势力影响等诸方面因素后,本文得出了中印之间的关系定位应该是一种“好邻居”关系,亦即双方走向隔绝对立或成为盟友、在10年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都不大,两个的合作将大多是常规式的和功能性的。
    3.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等具体情况
    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美国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较早对美元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填补了研究空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曾主持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是对全球化的起源、性质、程度测定、影响及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理论和经验分析的一项重要成果,出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图书选题”100种书之一。在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研究涉及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包括企业理论、制度起源与演进、制度择优以及长期增长理论。作为中国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学者之一,较早对所谓“李约瑟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财政压力与制度变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国有企业性质的研究,对利益集团的研究以及提出的“制度-货币”二元分析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所作的相关研究,在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制度经济学界具有较大影响,所著文献得到较为广泛的引用。用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是长期以来的学术努力之一,研究成果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二、承担项目和发表成果目录

上一页 当前第1页 总共第9页 下一页